2009年10月29日

WOW副本杂谈二——序章,我的TBC副本印象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狄更斯,《双城记》)

这是魔兽世界(WOW)正式运营的第四年零十一个月,第二部资料片巫妖王之怒(WLK)正在酝酿高潮,回首特别迟的第一部资料片燃烧的远征(TBC),似乎无数场景依稀还在眼前。当然,国服玩家依然在太阳井奋战,伟大的版鼠和焚化部正在如两只刺蛇一样英勇搏斗,TBC确实是历历在目。

今年3月14日转战台服,转瞬7个月过去,终究算是略微了解了WLK目前的所有副本。所谓有比较才有感受,TBC副本如今给我的印象正如双城记开头的那段话。TBC确实是个充满争议的资料片,是摇摆于商业性和游戏性之间的商品,是暴雪无数尝试的记录。

某次游戏策划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过我,WOW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当时毫无准备,涂了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文字,而后他告诉我,WOW的核心在于副本。基本上,我认同他的说法,但那并非一个完美的答案。游戏设计理论曾经把玩家大概分为四类,探索型,成就型,社交型和杀手型,而WOW的副本,理论上只涵盖了其中的2.5种,探索型玩家会尝试每种职业,试图完成每个任务,探索Blizzard设计的每个副本;成就型玩家会在最高端副本或是竞技场奋战;他们是由副本所主导的"核心"玩家。相比而言,社交型玩家的乐趣可能是帮助其他人或是逛拍卖行,杀手型玩家则不会把副本当作一个必须要去的地方,他们留连的地方或许是战场,竞技场或者交通繁忙的野外地区。

暴雪设计副本的意图很明确,针对探索型和成就型的玩家,由此引出的是WOW的第二个核心部分:物品。通过物品,细化玩家角色的分工职能和各项能力,使探索型玩家获得更大的探索空间,研究属性,天赋,技能的复杂数据和算法的组合。而高级装备,稀有的橙色装备和坐骑则用来满足成就型玩家。对于玩家来说,副本设计无非是时间投入和物品收入的博弈,如果最高级的副本通关意味着游戏的结束,那么一段时间后还会有多少玩家留下来呢?

最最萌的Daxueren团长妈妈说过,有怨念才有打副本的动力,我猜暴雪亦以为然。所以,整个TBC的副本里,最顶级的,或是无可替代的物品被分散到了许多副本中,例如最高级的T6套装,分散在海加尔山,黑暗神庙和太阳井3个顶级副本。黑暗神庙的一双蛋刀是盗贼和战士至高无上的追求;当然,还有无数法系怨念的古尔丹之颅。龙脊奖章,超越本身物品等级的饰品被放置在格鲁尔的巢穴这个初级25人副本。最高级的附魔配方和工程瞄准镜图纸只有最初级的10人副本卡拉赞和祖阿曼才会掉落。三大稀有坐骑,凤凰,乌鸦和骷髅马则分别在中级25人副本风暴之眼,5人副本奥金顿以及卡拉赞。对了,还有无可替代的头部附魔,需要到对应的5人副本里刷上100遍啊100遍。总之,在这样强迫症似的设计下,TBC玩家很难不把每个副本逛上至少5,6次。

其实有这番感慨是由于WLK的副本没落。在3.2.2十字军这个速食副本开启后,3.1和3.2的团队副本迅速被打倒在地,并踏上一只脚。永恒之眼,纳克萨玛斯,奥杜亚这些稍微需要技术和技巧的副本名字已经在组队频道濒危,只剩下3.2.2新开的2个副本欣欣向荣,还有同样便当的黑曜石神殿偶尔出没。或许这并非暴雪的设计意图,3.3计划里加入了每周副本的概念,引导玩家回到这些"旧"副本,但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或许不容乐观。失去物品激励的副本,很难激起玩家投入时间的行为。

当然,物品不是WOW的全部,TBC的副本设计也不只有物品掉落可供欣赏,其后的文章,便会慢慢描述我的TBC副本印象。

2009年10月21日

Era

中世纪圣歌和声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声音之一,巫妖王之怒的片头背景音乐便是一例,当初暴雪放出片头预览时,听到的和声让我心神不宁了好久。而最近找到了关于Era的介绍,一听之下惊为天籁,Era的精选集又成了长时间占据我耳机的音乐。

其实大三的时候,老五便从网上下载到The Mass这首单曲,并且和网上大多数人一样,把这首歌定名为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以宗教元素能唱出激昂之意,确实让The Mass这首歌成为Era知名度最高的曲子,但直到几天前听到Era的成名单曲Ameno,才发现原来这首曲子才是最贴合我耳朵的。

以下附上Era的简单介绍,来源于http://www.playes.net/Blog/359.asp,虽然我想从Wiki上找到更多资料,但可惜中文版的信息太少了。

Era/创世纪

Era,英文原意为"时代、世纪",是一个风格与 Gregorian(格林高利合唱团)接近的音乐团体,其灵魂人物是法国音乐家 Eric Levi。关于 Eric Levi,我们所知的确实不多,甚至也只在Era的作品中见过他的名字。而且他也不属于高产型的音乐家。Era至今为止仅发行过3张专辑一张精选集,分别 是1998年的《Era》、2000年的《Era Ⅱ》、2003年的《The Mass》和2004年发行的《The Very Best Of》。发行数量并不多,但都是颇受欢迎的作品。Era系列几张作品获得的成功反响,为他与日俱增的名气奠定了优厚的基础。

如果说 Gregorian 是在 Enigma 第一张专辑的音乐风格基础上强化格林高利圣歌和宗教元素而发展出来的,那么同样也可以说Era是借鉴与继承了 Enigma、Deep Forest、Gregorian 等名家的成功元素并加以进化创新而生的。总体来看,Era 与 Gregorian 两者的音乐类型都是圣歌与现代器乐的融合,甚至乍听起来,还颇为相似。不过学习并非罪,刻板模仿才是可耻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如Enigma那样能开一 派之先河的。如前所说,Era本来就是对前人成功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关键在于比以前是否有所突破和变化。而经过市场考验的结果是上,Era成功了。

比起 Gregorian 全男班的阵容(Sarah Brightman 的献声毕竟是少数),Era 无论在和声还是领唱上,都加重了女声的成分,因而整体风格都显得更柔和、更温暖。我觉得 Gregorian 的歌声像高居圣坛之上的肃穆之歌,多少有点儿"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Era的则更人性化,像是就在我们身边的平民歌声。这里并无任何褒贬之分,纯粹只 是我个人感觉上的不同罢了。而且由于女声的加重,Era的声部明显比Gregorian来得更丰富,而且女声领唱的戏分更重了。此外,Gregorian 很注重乐曲的整体氛围的营造,而Era的曲子旋律性更强,很易上口,感觉上更流行化一些吧。这也许正是Era成功的秘诀之一。

Era 融合了不同的乐风-其中包括歌剧和舞曲,创造出来的结果可被形容为最极至的音乐实验。Era 以这首《Ameno》发挥传统宗教音乐鼓舞人心的特质,并使用唱诗班来制造肃穆甚至几乎神圣的气氛,同时以如剃刀般尖锐的吉他刷弦衬托出旋律。Era 替法国卖座喜剧片《时空急转弯》谱写配乐时,发展出自己独创的乐风,这种乐风融合了硬式摇滚和葛利果圣歌。

1、《ERA》(1998)

这张《Era》中的一曲"Ameno"曾于1997年先行作为单曲发行过。当时可谓红极一时,曾被包括《Voyage2》在内的多张新世纪精选专辑 收录,俨然为Era的代表作。而且《Era》还被Allmusic评定为4.5颗星,作为一张并非来自名家而且又是处女作的专辑而言,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 绩。而后两张Allmusic都未作任何评定,是偷懒了吗?我个人倒是觉得Era的作品是一张比一张好听呢!

"作为新世纪音乐完全贯注入了绵延而庄伟的宗教音乐,雄壮而浑厚的和声音乐的揉和。在这里体现的是完全的动感,更紧密的音律,和激荡人心的品味!音 乐诠释出的是作者的意味!或者悠闲,或者哀伤,或者优美,或者高雅,或者激动!音乐和人的紧密,在音乐时而高亢,时而柔缓中,女声的低吟,男声的沉稳,和 声的雄厚而绵绵的如生命的延续不绝!热爱生命,歌颂生命!或许就是作者的意图!"

2、《Era 2》(2000)

这张CD,封面很另类,感觉有点像重金属唱片,然而当我听完以后,被他深深的感染了,作者以世间最雄壮和辽阔的音乐——人类的和声为主乐器和支柱, 配以电子的吉他和大提琴,和敲击乐器,极力渲染一种雄伟和宽广的氛围,他不同于文质彬彬的WIND的音乐,不同于温柔的REAL MUSIC音乐,也不同于仙乐般的SOLITUDES音乐,他是一种人类最渴望的激情。 在音乐中,在阔大的和声中,引导我们去往宇宙间的空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无边无际的辽阔,在黑暗的宇宙中,我们是如此的渺小,在很远的地方,微微的星光, 在很近的地方,巨大的星球,无论远近,都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微小,但是,我们却有一种舒适,心神都飞驰而去,让我们来不及抓住的心旷神怡的情绪。

这张音乐大碟,是非常的另类,为什么!因为他突破了新世纪音乐固有的风格,让我们可以在久久的沉迷在温柔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广大,是如此的辽远。而他把最原始和人类一直使用的乐器和声"人声"运用的非常壮观!和音乐是如此的融洽!

这是一张让我们振奋,让我们融入其中,却迷失与无边无际的音乐。

3、《The Mass》(2003)

富含强烈爆发力和庞大实验概念的《ERA》与《ERA 2》,提出横破时空限制的大哉问、激发了人们对宇宙的新思维,在全球17个国家荣获金/白金唱片认证、创下超过600万张的销售佳绩。也因此让全球乐迷无 不对这第三张专辑引颈期盼。现在,最新作品《The Mass》所营造出的壮阔氛围和戏剧张力,势必再度撼动人心,引领听者神游超现实音乐国度。

《The Mass》传承了Eric Levi自首张专辑《Era》起便汲汲经营的音乐特色,匠心独具的融合流行、摇滚及古典乐,经过截枝去叶后而产生简洁有力的音乐风格。为了超越经 典,Eric Levi更撷取德国知名音乐家Carl Orff最受盛赞的作品《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为首发同名单曲"The Mass"的骨干;新辑中还收录了"Don't Go Away"、"Looking For Something"、"Don't You Forget About Me"、以及曾被韩国首席女高音Sumi Jo/曹秀美选录,并在汉城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典礼上献唱的"The Champions"等精采曲目,尽管如此,《The Mass》的磅礴气势和听觉场景,仍被视为Eric Levi这位曾为摇滚乐团Shakin Street吉他手的跨界新星,树立新世纪音乐的代表作。大量运用交响乐、以古典与流行、摇滚碰撞出绚丽音乐火花的《The Mass》,给人无限的想像空间:时而如摩西开海的壮阔,时而又像沙漠中拖动巨石的孤寂。对Eric Levi来说,音乐本身只要能去触动听众们的听觉神经、开启听者们的想像,这种感动就已无远弗届了。

专辑中第一曲"The Mass ",将脍炙人口的"Carmina Burana 布兰诗歌"与来自《Era II》的经典曲目"Divano"巧妙的熔于一炉,彼此衔接之妙,虽然终究不及Enigma的天衣无缝,但珠玉在前,能达至如此程度已经难能可贵。最后两 曲都是气势浑厚磅礴的大合唱,而且两曲风格一暗一明,各有千秋,我个人都颇为中意,相当值得一听。

最后隆重特别推荐的是,第四曲"Don't You Forget 还记得么"。前奏中女孩与男孩的对话天真无邪却意味深远,令人眼前一亮。此后悠悠传来的女声充满了岁月沧桑的感慨,那轻轻的哼吟仿佛是在回忆孩提时那或许 无意却永世难忘的承诺。韶华虽逝,但那至真至诚的誓言,你还记得么?这首曲子令我一听再听,浮想联翩,堪称极品之作。

4、《The Very Best Of》(2004)



2009年10月10日

长假归来

这个节日对于我这样的翻墙爱好者就是一场悲剧。在无数次寻找VPN->寻找新的VPN的循环过程中,我最后还是回归了Mail更新Blogger的方法,只是我怀疑Gmail某天也终将被GFW。那时候,这里就真成了荒芜之地,而不是由我的宅度决定的自留地。

长假期间,台服第三个80的人物终于诞生了,是一个战士。不过在WLK时代,铠甲(板甲)职业的命运是悲惨的,大概是因为板甲职业的数量是其他所有职业的总和还多的原因吧。5人队伍里3-4个板甲都是很常见的。于是到80后,我的战士做的最多的活动是孤独的在盆地采花,或是到主城逛拍卖行……

很久没有写和工作有关的Blog了,自从iPhone MC归来后,目前PS3正在做炒冷饭的活动,疯狂制作以前所有游戏的试玩版本。所以,新的心得体会是有一些,但是不太多,加上宅男状态持续爆发,所以也就很少动笔了。直到最近GFW发威,每个晚上到台服的连接持续1000+ping,不得已只好看看小说和美剧,到自己的保留地松松土。

最近迷上了ColdPlay的Viva La Vida,又开始每天50次以上的反复播放。偶尔到豆瓣上看到关于这张专辑的评论,倒是吵得很热闹,和所有青年人集中的论坛一样,充满了绝对性和强势的话语,力图把对方贬低得一文不值。网络固然是个匿名发泄的地方,但也能看出ID后面人们真正的心态。什么时候才能有普遍开放的价值观呢...

升级到了Windows 7,果然是超越Vista的神作,现在WOW在达拉然也有30+FPS了,硬盘也不会每次读条完都欲仙欲死的嘶吼半天了……